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济南要实施“十大工程” 全球快资讯
济南如何确保全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?这场硬仗怎么打?近日,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《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》。其中明确提出,济南将实施碳达峰“十大工程”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。
这“十大工程”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,具体包括:
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。充分挖掘余热利用潜力,推动莱热入泰、泰热入济、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,加快小型燃煤热源点整合提升,打造全市供热一张网;加快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,争创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;围绕建设“中国氢谷”,重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、济南高新区、莱芜区、钢城区、章丘区打造“一核引领、四区联动”的产业格局,创建黄河流域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,培育发展空天信息、基因与细胞技术等未来产业;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全生命周期,实施绿色制造工程,加快建设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(产业集群、产业集聚区),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;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。
节能降碳增效工程。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,在钢铁、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碳排放环评试点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;聚焦城市节能降碳,开展建筑、交通、照明、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,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,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;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,围绕钢铁、水泥、炼油等重点行业,综合运用监察、价格、补贴等手段,推广先进高效用能设备,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;统筹谋划、合理布局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,加强5G(第五代移动通信)网络建设,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工程。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工程策划、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施工、交付等城乡建设全过程,推进BIM(建筑信息模型)等技术应用,积极推行绿色建造,建设绿色城镇和绿色社区,到2025年,新增绿色建筑6000万平方米;加快“城市大脑”提升行动,争取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;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,到2025年,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%,新建公共机构、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%。
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。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到2025年,全市建成充换电站700座,充换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超过8万个;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结构,到2025年,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%以上;加大城市公交、出租车、私家车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,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燃油车辆电动化替代,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试点。
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。推动园区绿色循环发展,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新建绿色低碳园区,到2030年,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;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加快提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,建立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;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,到2030年,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。
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。争取山东省绿色技术银行支持,加大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,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;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载体,发挥产研院创新圈、超算中心创新圈、济南科创城创新圈、山东大学创新圈“四圈联动”科技支撑作用,推动创新平台建设;加快推进“氢进万家”科技示范应用项目建设,开展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应用。
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。构建以泰山生态屏障区和黄河生态风貌带为主要生态控制区,以沿河绿化带为生态廊道,以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重要湖库、水源地为支撑的“南山北水多廊多点”生态格局;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,到2030年,森林覆盖率达到23%左右,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%左右;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支持碳汇项目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。
全民绿色低碳工程。推动节约型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出行、绿色商场、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,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;用好碳普惠平台,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构建多种低碳场景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减碳。
绿色低碳开放工程。鼓励开展国际交流合作,支持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活动;推进中德企业合作区、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,全面开展创新链供应链合作,培育具有引领性、标杆性的国际一流绿色产业集聚区;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,增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济南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交流合作,带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,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低碳转型。
为了保障政策落实落地,济南将提升核算和监测能力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、完善价格调控机制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、积极参与碳达峰试点建设。济南还将加强统筹协调、强化责任落实、加强考核监督,加强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由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,统筹研究重要事项、制定重要政策措施,逐步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体系,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。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报道)
关键词: